甜梨

关于项羽的一个回答——星河彼岸/朝圣简评


[“孤曾有一段时日,亦十分迷茫。”项羽注视着郑融的唇,缓缓道:“争这天下,一旦得了手,身边不再是往昔的人,还有何意义?成王败寇,风云江山,许多年的杀戮后,一朝皇袍加身,君临天下,又是给谁看?”
郑融淡淡道:“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治世,相信你能开拓一片新天地,是群体的一股精神,而并非源自个人。他们死了也不要紧,群体精神在延续,他们即使在你的率领下付出了生命,也会有新的人延续他们的意志,为妻儿子女,父老乡亲换回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。”]

我非常喜欢这段对话。
项羽的问,是在问为王者戮力奋战的意义。乱世中举剑扛鼎,如大风卷箨,攻无不取。起会稽,战巨鹿,分诸侯,攻彭城,撤垓下,刎乌江。从最开始的叔侄二人,到雄兵四十万,再到终了余二十八骑。身边的人生死难计,他自己也趟过无数血战,经历过杀戮离别,封王落寇,很难不去问为什么。
郑融的回答,是他的答案,但也不是。郑融代替人们答复项羽,兵士之死,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只要有人承担他们的意志,那就无所惜惧。成王者为万人活,项羽之问,其实没有人关心,他们求的是治世太平,供的是万家和睦,位子上所坐是谁,并不是百姓真正在意的事情。郑融回答他往昔之人不惜自己之死,也是在说随者不惜王之死。
这个道理身居高位必然会懂,康熙就曾骂过,“所下谕旨、乃朕一生至苦之事。今尔等奏称、内阁、起居注、各写一通、加谨收贮、此外有何应存之处、恭候指示等语。无一语言及朕躬之事。若欲朦胧完结。其如朕垂老之身何据。此则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,纵至背疮足瘸,不能拽载,仍加鞭策,以为尔即踣毙,必有更换者,惟从傍笑视,竟无一人怜恤。”
他说臣子只将他作驾车之马,不顾他背上生疮足下有缺,仍然鞭打他向前,因“必有更换者”。这个心情非常能理解,为君之命,天子之道,活得都不是自己。


而项羽的回应我更喜欢。
[项羽沉声道:“正是如此,然而垓下一战,我辜负了他们。”]
这是一种近乎天真的浪漫。
在开始时项羽说,“孤曾有一段时日”,是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想问的答案,也清楚郑融淡然的回答。臣子之死不是为君,而是为社稷。项羽承担了这个意志,其实无所谓谈及愧疚,毕竟他未曾苟且,一路皆迎战浴血。
但项羽却仍说辜负,这是真正的虽千万人吾往矣。千万人并不与他对抗,但他站在所有人之前,迎了上去。
成王者不该像个人,霸王却从未失去人的心。


郑融自己真正的回答,在尾声。
[“他们成功了。”郑融仰望天空:“项羽死了。”
  安东尼:“你哥哥终于得偿毕生所愿。”
  郑融:“那是项羽的决定。”
  安东尼道:“人类会感谢他的。”
  郑融低声道:“他不会在乎的。”
  郑融道:“这些极光,就是恒星的灵魂,它们在两百亿年前诞生,在地球上消亡,我们得救了。”他在夜幕中站了很久,天空中跳跃的光带仿佛千万绚烂的焰火,暴风圈不再肆虐,海洋潮退,冲刷着地球的背脊。
  一座军用直升飞机从西面飞来,停在机库门口。
  “哥!”郑融下意识地喊道。]

这是郑融的回答,他不是那些只求治世的人。虽然郑融造就了和平,但是他心底想要的是一个人的平安。
项羽在最后也给出了新的回答。安东尼说的毕生所愿,是上一世的霸王之歌。但在这一次,对无数人类的感谢,他不在乎了。
郑融那一声“哥”就足矣。

评论(2)

热度(34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